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,虽然他人品一般昆明配资公司,但毕竟是位皇帝。
公元229年,孙权称帝,定都建业,“建业”也就是现在的南京。
在称帝之前,孙权曾接受曹魏的册封,当过一段时间的大魏“吴王”。
而在一千多年后,又有一个人在南京称帝建都,而且这个人也当过吴王……
一代吴王公元220年12月11日,曹丕带着汉献帝举办禅让仪式,逼着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,从此,大汉正统宣布结束,大魏王朝来了。
曹丕称帝之后,其他两国的表现完全不同。
作为汉室宗亲,刘备对曹丕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十分不满。
展开剩余89%篡汉自立,这么大的罪名,就算是他老爹曹操都不敢背。
刘备生气归生气,工作还是要做的,现在最要紧的事,就是想办法保住大汉的传承,不能让曹丕将大汉彻底毁掉。
于是刘备随即在益州称帝,国号为“汉”,续上了大汉王朝的传承。
而东吴这边,孙权对大汉没有什么记忆,因此曹丕篡汉对他来说,并没有什么难以接受的地方。
毕竟他们已经被欺负了这么多年了,就算曹丕称帝,东吴被欺负的程度也不会减轻或者加重。
不过,孙权还是希望曹丕能下令放他们一马,因此他在曹丕称帝的第一时间就表了忠心。
曹丕见孙权这么积极,于是便将其封为了吴王,虽然后来孙权又造反当了皇帝,但是“大魏吴王”这个称号他是甩不掉了。
公元252年的5月21日,孙权去世,与潘皇后合葬在了南京城附近,他的陵墓被后人称为“蒋陵”,有时候也被叫作孙陵或者孙陵岗。
不过,如果现在想要去南京看一看孙权墓的话,是找不到“蒋陵”景区的。
这是因为“蒋陵”被划在了“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明孝陵景区”内,明孝陵也就是朱元璋的陵墓。
古代的皇帝都不太喜欢与别人“同床共枕”,那为何朱元璋的陵墓会离孙权墓这么近?
看大门的东吴大帝虽然朱元璋出身偏寒,但是他当了皇帝之后,也染上了“皇帝病”,又是盖皇宫,又是修陵寝,从秦始皇开始,这些事就没有变过。
朱元璋之前当过和尚,信过佛,因此他对于自己的身后事非常在意,选墓地的时候,朱元璋精挑细选了很久,还请了大师来看风水。
在纠结了很久之后,朱元璋才选定了明孝陵的位置,不得不说,这地方确实不错。
但是好地方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看中了,在一千多年以前,孙权就已经在这里了。
不过孙权在这里并不影响朱元璋的计划,明孝陵还是如约动工了。
其实在朱元璋选定的这块土地上,不光是地下有东西,地上也有东西。
南京可是六朝古都,各朝各代的皇帝们在南京周围修建了很多风景名胜。
虽然有一些名胜已经消失在了岁月和战火中,但是因为有这块风水宝地的护佑,还是有不少古建筑保留了下来,其中最多的就是寺庙。
但是朱元璋可不管这些,他直接下令让这些寺院搬家。
但是俗话说,跑得了和尚,跑不了庙,和尚长了脚长了手,他们可以去别处再修建一座更好的寺庙,但是原来的那些千年古刹却跑不掉。
为了给朱元璋腾地方,这些千年古刹都被毁了,实在是可惜。
后来民夫们挖土挖到梅花山的时候,有人站出来阻止了他们,说这梅花山是东吴大帝孙权的陵寝,不能动土,希望他们到别处去。
但是按照规划图,孙权墓所在的位置,正好要修路,得从孙权的陵墓上轧过去,神道碑也得立在这里。
由于这件事比较敏感,因此负责修建陵寝的官员去找了朱元璋,想问问朱元璋是什么看法,要不要把孙权墓给推平。
朱元璋听说此事之后,心中十分感慨,他对负责修建的官员说:“孙权是条汉子,不要动他的陵寝,从他旁边绕过去吧!留他在门口给我看门。”
一般来说,陵墓的神道都应该是笔直的,然后神道的两边是神道碑。
但是明孝陵的神道却出现了弯曲,而这个弯曲正是为了绕开孙权墓。
不过,负责修建陵寝的官员很聪明,他虽然将神道改成了弯曲的样式,但是弯曲也能弯曲得有深度。
明孝陵中共有七个关键建筑,分别是宝城、享殿、五龙桥、棂星门、望柱、大金门以及下马坊。
而这七个建筑加上弯曲的神道,正好构成了“北斗七星”的样式,与天上的北斗七星一模一样。
不得不说,这位设计师的想法确实很巧妙,简直是“化腐朽为神奇”。
就这样,明孝陵完美建成,孙权墓也没有被推平。
不过,朱元璋虽然说留下孙权墓,他可没说不对孙权墓做些什么。
为了彰显自己的唯一性,朱元璋将孙权墓前的两只“守墓兽”给搬走了,那是两尊石麒麟。
石麒麟被搬走也就意味着孙权墓的风水被破了。
虽然并没有什么实际影响,但是在传统观念中,这样的行为着实不好,因此孙权的后人一直都对朱元璋没什么好感。
但是明朝毕竟是朱家的天下,即便是造反的朱棣,也不敢说他老爹的坏话,更何况是平头百姓,因此孙家人虽心存芥蒂,但并未干什么。
后人的报复不过,他们逮到机会,就开始了行动。
当年朱元璋还没称帝的时候,一直是吴王,他攻克南京之后,还在城里修建了一座吴王府。
后来当了皇帝之后,朱元璋又修建了皇宫,然后就住进皇宫里去了。
而自从朱元璋住进皇宫之后,当年的吴王府就闲置了。为了不让这座不错的府邸白白浪费,朱元璋打算将其赏赐给徐达。
但是徐达可不敢住朱元璋的房子,最后还是拒绝了朱元璋的“美意”。
明朝还在的时候,这座吴王府还有人打扫修缮,明朝灭亡之后,这座吴王府就成了大家的。
当时的百姓也没有将吴王府做成景点的打算,于是人们就跑到里面种起了菜。
这么一来二去,这里居然成了一座菜园子。
一直到清朝末年的时候,一个叫孙绍筠的人买下了这座“五亩园”作为自家庭院。
他在将“五亩园”改为“廉园”的同时,还在门口贴出来的一副对联:割取吴王址,获近仲谋居。
这副对联的意思就是,当年,这里是吴王朱元璋的府邸,但是现在是孙仲谋后人的家园。
这位孙绍筠,就是货真价实的孙权后人,还有族谱为证。
他买下这座与朱元璋关系密切的园子,就是为了给自己的祖上找回一点面子。
可惜的是昆明配资公司,当年日军侵华时,在南京城中坏事做尽,孙绍筠的“廉园”也毁在了战火之中……
发布于:湖北省鼎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